93歲的章丘老兵劉士平,1943年參加八路軍,打過游擊,搞過化裝偵查、手刃過日本兵、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曾受邀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禮(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大眾網記者 王宗陽 見習記者 儀首歌
盛夏的章丘雙山,蟬鳴不絕。93歲的抗戰老兵劉士平雙手微顫,在家中穿好了舊軍裝,“建軍節了,老伙計們,想你們啊。”
75年前,“放牛娃”劉士平瞞著家人,毅然參加八路軍游擊隊,在章丘、萊蕪一帶鉆山溝打游擊,曾單槍匹馬拿菜刀手刃過日本兵。回憶起這段歲月,老人因戰斗受傷而枯槁變形的雙手不住地劇烈揮舞,似乎又把我們拉回到那個炮灰紛飛的年代。
抗戰時期,劉士平老人沖在抗戰前線,手因拉手榴彈而受傷變形(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從放牛娃到“土八路”
九旬抗戰老兵劉士平,身上多處受傷,這是戰爭留給他的回憶。然而,在記者面前,他像個“頑童”。看到記者舉起鏡頭,他拿起了拐杖,起身下樓,說自個當年是放牛娃,“底子”好。每天早上,劉士平都是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在老伴眼里,他出門就像“行軍打仗”,從不耽誤做飯。“小伙子,你看看,俺倆都沒牙了,就喜歡買地瓜吃。早上,喜歡吃煮雞蛋。吃上這些飯,俺過去不敢想……”
對過去那些艱苦的日子,1925年出生的劉士平依然記憶猶新。他老家在濟南章丘閆家峪鄉水峪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章丘,大肆捕殺抗日志士和共產黨員。上世紀40年代初,日寇聽說劉士平的村子里有一名地下共產黨員,多次進村“掃蕩”抓捕均未成功。1942年的一天,日寇再次在漢奸的帶領下進村抓人,無果后,日寇在村子周圍的山頭上架起了機槍。受驚的村民們四散逃跑,日寇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開了槍。
“突突突,日本的機槍就這么掃我們。”盡管已經過去了76年,劉士平對當年的慘狀仍然記憶猶新。在混亂中,他的三伯父一家三口都倒在了日寇的槍口下,還有幾位村民因為頂撞日寇,先是被日本狼狗撕咬,又被扔進地窖里放火活活燒死。
現在劉士平與83歲的老伴共同生活,兩位老人共度風雨,攜手一生。(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遭受日寇“掃蕩”的村子更加破敗不堪,劉士平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就到外村一個大戶家里放牛。1943年的一天,正牽著牛在山上歇腳的劉士平遇到了三名衣衫破舊的大人。一番交談之后,劉士平得知,三人是從沂蒙山區來的八路軍,三人問他愿不愿意參加八路打日本鬼子報仇。就這樣,劉士平將牛送了回去,瞞著家人參加了八路軍游擊隊。
“那時候都叫八路軍是‘土八路’,一點也沒有錯。”劉士平說,他所在的游擊隊白天在山區藏身,晚上出來活動,進村寫標語、偵察敵情、伏擊日軍。大家沒有軍裝,都穿著家里帶出來的破衣服,糧食是老百姓送來的糠窩頭和糠煎餅,槍支彈藥全靠從敵人手里搶,沒有幾支好槍,使用的主要武器是手榴彈。劉士平說,參軍之初,他連手榴彈都沒有分到,他的主要任務是跟著其他人一起趁著夜色到村子里寫抗日標語,顏料用的是鍋底和煎餅鏊子底刮下的柴火灰加水,冬天為了防止凍上,還要摻上鹽。
劉士平講起參加抗戰的事,眼睛里仍充滿光芒和力量。(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曾用菜刀手刃日本兵
國仇家恨,在年輕的劉士平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他和游擊隊員們拿著鐵鍬到處轉,碰到落單的日本散兵,就悄悄跟上,趁人不注意用鐵锨從背后掄,打暈后搶了武器就跑。“武器很寶貴,部隊要觀察你,考驗你,看你是打仗的材料,才給你武器。”劉士平說,參軍一段時間后,他才分到了幾枚手榴彈,開始參加伏擊戰斗。“我們一般是埋伏在高處,看見鬼子過來,先不打,等他們走過去,不打前面也不打后面,把手榴彈往中間扔。鬼子往兩頭跑,我們正好跑下去撿槍,等他們緩過神來,我們都跑了。”劉士平說,“毛主席不是說要打游擊戰么,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我們就那樣打。”劉士平說,游擊隊繳獲的好武器并不能自己留用,需要上交保障主力部隊,戰斗很艱苦。
劉士平說起身上的獎章,十分興奮(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隨著在部隊磨煉成長,腿腳靈活、膽大心細的劉士平成長為一名偵察兵,有了自己的槍。劉士平說,與一般戰士不同,偵察兵需要經常深入敵占區,格外危險,而且一旦被敵人抓獲,會受到“特殊照顧”。“偵察兵屬于情報部門,是死心塌地跟著共產黨干,要是被抓著,他得知道你掌握了多少情報,整不死你不算完。”劉士平說,為了掩人耳目,他和戰友們經常化裝成農民甚至乞丐的樣子,扛著鋤頭镢頭搞偵察。
危險如影隨形,好在每次劉士平都全身而退。劉士平回憶,在一次進城偵察時,他遠遠地看到有漢奸指了指他,他立刻意識到自己被漢奸認了出來,一閃身躲進了一個小巷子,撒腿就跑,躲過了敵人的追捕。如今,提及這些戰爭年代與死亡擦身而過的經歷,老人言語中透露著淡然,似乎在講述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輕描淡寫地笑著說:“我長得瘦,跑得快,敵人抓不住我。”
1944年冬天,19歲的劉士平第一次殺死了日本兵,用的是一把菜刀。劉士平回憶說,他當時在章丘相公莊鎮附近的村莊活動,一個日本兵追趕他,他躲進了一戶人家,那戶人家里的人也都藏了起來,日本兵在四處搜尋時,劉士平趁其不備從藏身之處出來,抄起菜刀狠狠地砍死了他。
劉士平老人身體依然硬朗,每天堅持拄著拐杖在周圍走上幾圈,活動身體,順便買買菜(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沒怕過死,怕抗戰歷史被遺忘”
抗日戰爭勝利后,劉士平被編入華東野戰軍,參加了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1949年編入華東軍區海軍(東海艦隊前身),接受了蘇聯專家的訓練,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批海軍。1955年,劉士平脫下軍裝,復員回到了闊別12年的家鄉。30歲的他成家養育了三兒一女,過起了平淡幸福的農家生活。近幾年,因為年事漸高,劉士平和老伴離開村子,來到章丘市區,和兒子生活在一起。
雖已年愈九旬,但劉士平精神矍鑠,樂觀開朗。在采訪中,老人的思路也比較清晰,細細講述自己和敵人戰斗的故事。在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在北京天安門舉行,濟南共有兩位老兵獲邀參加,劉士平便是其中之一。
劉士平與記者揮手再見,約定明年再見(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 見習記者 儀首歌攝)
采訪中,劉士平多次緊握雙手,囑咐著大眾網記者,你們年輕人一定不要忘了抗日戰爭這段歷史。他說,因為經歷過那段苦難歷史,他有切膚之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警鐘長鳴,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
在分別時,老人和大眾網記者約定,明年八一建軍節時記者還來看他,他還想給更多年輕人講述抗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