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29日電(記者 繆俊逸)山東濟南商埠文化博物館二樓最顯眼的地方,放置著一尊人物半身銅像,他就是在濟南五三慘案中英勇就義,被國民黨元老李烈鈞譽為“外交史上第一人”的蔡公時。28日上午,“甘甜濟南——全國網絡媒體總編濟南行”走進了濟南蔡公時紀念館,一睹英雄芳容。
有位少年 立志報國
蔡公時,字以行,別號癡公,1881年5月1日生于江西九江市。蔡家素以詩禮兼營商務,在九江頗有名望。蔡公時6歲入私塾,到十七八歲時,練就了一筆遒勁的魏碑體,書法高雅俊逸。曉詩書、善詞令的蔡公時,也頗有膽識,以少年有志聞名鄉里。同時還在父親的知道下開始研讀《資治通鑒》,關注國家興亡、民族昌盛的道理。
時值清末、朝政腐敗,列強侵凌,國事日危,民不聊生,促使蔡公時這位富有愛國心和正義感的青年學子萌生了“中國不自救,便將亡于外人之手”的憂患意識。蔡公時悲憤滿腔,希望能有機會參加救亡運動,以此報國。
慨于國威 開設學堂
蔡公時與同鄉好友徐子鴻、張華飛等在九江成立了“慎所染齋”,明為私塾,講授儒學,暗中卻在傳播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建共和”的革命思想。不到半年時間,這里便成了革命分子及各路人馬的聯絡總站。李烈鈞曾在《蔡烈士公時事略》一文中寫道:“江西內地之有革命活動,殆以此嚆矢。”后來,“慎所染齋”的革命活動被清朝地方官吏察覺,學堂被迫關閉。以“反清分子”罪名遭到通緝的蔡公時不得不東渡扶桑,1902年初到日本弘文書院求學。
革命之行 夫妻同志
在蔡公時的戎馬生涯中,有兩位同樣抱負遠大的女性先后陪伴過他,成為他的知己和助手。
蔡公時20歲時,蔡老夫人為他和知書達理、嫻靜漂亮的遠房表妹姚小沛牽線。婚后,蔡公時利用岳父家寬敞庭院聯絡過往的革命黨人,表面上詩酒唱酬,實則秘商革命大計,而小沛早已成為公時的得力助手。“二次革命”失敗,蔡公時再次逃亡日本,姚小沛也是國民黨員,被迫住到娘家后,也不得寧日。目睹國破家散的慘狀,又牽掛流亡在外的蔡公時,不久姚小沛病逝。
1917年蔡公時因段祺瑞通緝而逃亡廣東,在沒有與孫中山取得聯系時,他曾在汕頭以賣字為生。畢業于香港華仁書院的望族小姐郭景鸞特別垂青于他,并表示愿與他一起追隨孫中山先生。1918年,他們在廈門結婚,并雙雙從事革命。 1922年11月,郭景鸞在廣東寶安娘家為41歲的蔡公時生下了兒子蔡今任。
追隨中山 投身革命
1905年8 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的中國同盟會,蔡公時與李烈鈞、張華飛等宣誓加盟,并在日本弘文書院肄業,回國投身革命,以辦《民報》為陣地,從事革命活動,成為江西省最堅定的革命黨人。
在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發動的10次武裝起義中,蔡公時身歷戰場的就有飲廉之役、 鎮南關起義、云南河口起義等 3次。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后,蔡公時往返于九江與南昌之間,響應革命,迫使江西巡撫馮汝睽順應民心,光復江西。革命成功后,李烈鈞任江西軍政府都督,蔡公時任江西軍政府交通司司長。
然而,隨著袁世凱稱帝獨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革命黨人的天真幻想徹底破滅。1913年7月12日,孫中山發動了全面討袁的“二次革命”。李烈鈞在湖口召集舊屬起兵,蔡公時親至湖口前線一同指揮作戰。“二次革命”失敗,蔡公時追隨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
1916年3月,蔡公時又與孫中山一同乘輪船抵達上海,再度討袁,直到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絕望而死。此后,無論是護國運動還是護法戰爭,蔡公時始終跟隨著孫中山奔波轉戰,與孫中山結下了深厚感情。
臨危不懼 獻身革命
1928年4月9日,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組成四大集團軍北上攻打奉系軍閥。精通日語、熟諳日情,并且在外事活動中表現出堅定原則和卓越才能的蔡公時,被南京政府任命為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外交處主任,后又被任命為山東交涉員,主要職責是代表外交部處理戰區外交事宜。
蔡公時一行18人,于5月1日晚乘專列駛進濟南火車站。5月3日早上,蔡公時率外交處官員及勤務兵直赴位于經四路路南的交涉署,蔡公時親自在正面墻壁上懸掛了孫中山像、國旗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條幅。
突然,交涉署外面響起了槍聲,蔡公時發現日軍正向躲藏在對面基督教醫院的北伐軍官兵射擊。不久,全城槍聲大作,日軍肆意捕殺中國軍民,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濟南“五三”慘案。
當天下午,日軍將交涉署包圍,晚9時,日軍50多人持械進入交涉署內,威逼工作人員交出武器,并撕毀國民政府旗幟及孫中山畫像,強行搜掠文件。目睹日軍的暴行,忍無可忍的蔡公時用日語嚴厲譴責日軍破壞國際法、粗暴侵犯中國外交機關及外交人員的行徑。日本兵惱羞成怒,不等蔡公時說完,就用槍托將他打倒在地,并將交涉署內18個人捆綁起來,用刺刀向他們身上亂戳亂砍。蔡公時耳鼻均被割去,血流滿面。他忍住傷痛,仍怒斥日軍獸行,并高呼:“日軍決意殺害我們,唯此國恥,何時可雪?野獸們,中國人可殺不可辱!”日本兵怕聽到蔡公時的聲音,又將他的舌頭割下,并將他和同事們拖到屋外槍斃,焚尸后埋于交涉署院內。18人中,只有勤務兵張漢儒僥幸趁亂逃脫。
“五三”慘案及蔡公時烈士壯烈殉國的消息傳開,國人悲憤萬分,并舉行哀悼儀式。李烈鈞為蔡公時題詞:“外交史上第一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