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庭修,別名杜光。1912年1月12日生于山東省青州。1925年考入濟南第一中學,1929年改入北京大學工學院紡織系,1933年畢業后去太原西北毛織廠工作,在廠內積極為地下黨工作,1937年經彭真和李雪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賈庭修1938年調入冀南,于當年6月接任冀縣縣委書記。之后,她還擔任過南宮、威縣的縣委書記,1941年底調任冀南區黨委婦委書記。她在冀南區工作期間,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寫出有關社會問題、土地問題等多篇調查報告,對黨的決策發揮了很大作用。
1942年9月,賈庭修不幸被捕,被關押在冀縣看守所,三個月內飽受嚴刑拷打和吃黑豆、高粱帽等饑餓之苦。她在獄中讀《烈女傳》、《四書》,以古代巾幗英烈激勵自己,始終不屈,沒有暴露真實身份,并在看守所內積極發展了黨的關系。1943年12月被組織營救出獄,但是因為獄中摧殘,賈庭修身體始終沒能恢復,1945年故于河南省濮陽。
賈庭修的丈夫李菁玉,抗戰期間任冀南區黨委書記,曾經與陳毅、宋任窮、陳再道、劉伯承、楊秀峰等共事。李菁玉生于1911年,卒于1972年,河北省南宮十里鋪人,原名李玉滄,曾化名李昌、李紹基、陳菁玉等。1929年4月,考入煙臺芝罘陸軍軍官學校,一個月后,經張錫珩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又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32年5月擔任中共南宮特支書記、南宮縣委書記、南宮中心縣委書記。在南宮一年多時間創建農村黨支部12個。1935年10月,李菁玉調任保屬特委書記。1937年5月后,先后擔任晉冀豫省委書記、冀魯豫邊區省委書記、冀南區黨委書記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自1952年1月,李菁玉開始從事農業管理工作,先后任華北區農林水利局副局長、農林局局長;國家農業部部長助理、農業部農機管理總局局長、農機局長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等職。1972年3月19日,在獄中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
李菁玉與賈庭修是結發夫妻,于1938年7月在南宮結婚。他們患難8年,一起歷經了“四.二九”、“六.一一”等艱難困苦。賈庭修去世后,李菁玉因工作繁忙和交通不便,在第8天才見到愛妻的遺體。(冀州 辛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