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首席研究員,著名黨史、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榮維木,來到齊魯大講壇,解讀中國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榮維木說,任何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有很多條件,其中一個非...[詳細]
7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首席研究員,著名黨史、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榮維木,來到齊魯大講壇,解讀中國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榮維木說,抗日戰爭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詳細]
7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首席研究員,著名黨史、抗日戰爭史研究專家榮維木做客齊魯大講壇,解讀中國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榮維木說,鴉片戰爭以后,很多國家與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中...[詳細]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一偉大勝利使在以往歷次反侵略戰爭中屢遭挫敗、多次蒙受恥辱的中國人民倍受鼓舞,...[詳細]
山東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區,地處南北要沖,南與華中區相接,西與晉冀魯豫區相連,三大抗日民主根據地成鼎足之勢,互為依托。山東既是華中與華北聯系的樞紐,又是整個華北堅持持久抗戰的一個...[詳細]
日軍在亞洲、在中國、在山東,燒殺淫掠,無惡不作,人世間一切暴行、惡行、丑行、淫行,邪行它都做盡了、做絕了,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它都做了,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它也做了。[詳細]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抗戰大大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從1937年到1941年四年半時間,斃傷日軍100多萬人。大大消耗了日本的戰爭資材和再生產能力,造成日本石油、電力以及各種原材料...[詳細]
中國人民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個戰場,這個戰場開辟時間早,規模大,時間久,中國直接間接參戰的人口2億多,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時達1000多萬。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極為重...[詳細]
第二次世界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和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一戰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的意志重新瓜分了世界,劃分了勢力范圍,德國是最大的輸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