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1日,由第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率師部和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團組成的東進支隊到達魯西鄆城地區。3日晚,第六八六團冒雨襲入后樊壩,全殲偽軍1個連。爾后迅速...[詳細]
1938年11月下旬,魯蘇戰區成立,于學忠任總司令。1939年初,于學忠率東北軍第五十一軍、第五十七軍約2萬人先后進入山東,布防于甲子山、沂蒙山和抱犢崮山區。于學忠堅持“既不紅,又不藍,三...[詳細]
1939年8月1日,八路軍第一縱隊正式成立。徐向前和朱瑞分別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加強了山東的統一軍事領導。山東縱隊各部隊在魯中、魯東南、清河、膠東等地大力開展游擊戰爭,擴大了根據地。[詳細]
廣大民兵在堅持邊沿區斗爭中,不畏犧牲,前仆后繼,創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涌現出許多英雄模范人物。1944年8月2日,山東軍區在濱海區莒南縣坪上鎮召開戰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會,...[詳細]
山東根據地的民兵和自衛團,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幫助和扶持下,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獨特的游擊戰法,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詳細]
1943年9月9日,日、偽軍300多人進攻平度縣高戈莊,妄圖摧毀民主政權,打通高(密)平(度)公路。高戈莊的民兵、自衛隊帶領全村老少,操起各種武器,同來犯之敵展開了搏斗,使敵人丟下一具具尸體...[詳細]
減租減息運動的開展和民主政權的建設使人民群眾政治經濟地位大為提高,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大大增強,民兵和自衛團組織不斷壯大。到1943年10月,民兵數占全省人口總數的3.19%,自衛團員數占...[詳細]
1943年8月,山東召開日本反戰士兵首次代表大會。1944年5月,“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山東支部”改稱“日本人民解放聯盟山東支部”,盟員近百人。 “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在山東抗戰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詳細]
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廣泛成立的敵后武工隊中,魯南鐵道游擊隊是一面鮮艷的旗幟。自1940年2月魯南鐵道游擊隊建立直至抗日戰爭勝利,這支小部隊在敵后艱苦復雜的環境中,英勇戰斗,取得了重大勝利。[詳細]
抗日戰爭是一場人民戰爭。通過減租減息運動的深入開展和民主政權的改造,人民群眾經濟上得到翻身,政治上當家作主,抗日保家衛國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積極投身到抗戰隊伍中來,創造了地雷戰...[詳細]
山東根據地的民兵和自衛團,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幫助和扶持下,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獨特的游擊戰法,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詳細]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在全國的反共活動迅速擴大,由制造小規模的軍事摩擦,發展到在幾個地區向根據地軍民發動較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此期間,山東頑固派...[詳細]
在這種形勢下,山東抗日根據地不但受到日軍的瘋狂進攻,而且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夾擊,處境艱難。為加強山東的抗日力量,中共中央派八路軍主力部隊一一五師入魯抗戰,與山東縱隊一起,帶領人...[詳細]
在女兒秦麗娜眼里,父親秦永慶是位身經百戰的老兵,是家族的榮耀。秦永慶他們行軍全靠兩條腿走,腳上磨得繭子摞著繭子,一層一層特別厚,一天走上四十公里。秦永慶和戰友們在東北接受了簡單...[詳細]
由于戰爭的延長和艱苦,日軍反戰、厭戰情緒普遍增長。山東抗日根據地各區根據這一情況,開展并加強了對日軍的爭取、瓦解工作,主要采取對日軍喊話和利用敵人的電話線路與日軍通話,寄送宣傳...[詳細]
開展政治攻勢,是普遍開展分散性、地方性、群眾性游擊戰的一個重要方面。從1942年開始,山東抗日根據地各戰略區陸續、廣泛、大規模地開展了政治攻勢。[詳細]
山東根據地的民兵和自衛團,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在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幫助和扶持下,創造了多種多樣的獨特的游擊戰法,使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詳細]
由于抗日戰爭的殘酷性,八路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減員較大,各地民兵就踴躍參軍,使部隊不斷得到補充和擴大。在8年抗戰中,僅膠東區就有9.5萬名青年參軍。[詳細]
各級抗日民主政權,特別是基層民主政權建立后,民兵便成為保衛和鞏固新生政權的支柱。平度縣高戈莊,是一個有274戶人家、1100多人的村子。從1943年建立民主政權后,民兵便承擔起保衛翻身果實...[詳細]
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大大增強,民兵和自衛團組織不斷壯大。到1943年10月,民兵數占全省人口總數的3.19%,自衛團員數占人口總數的14.5%。在黨的領導下...[詳細]
在反“掃蕩”斗爭中,廣大民兵和自衛團員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打擊敵人。1941年冬,敵人對魯中沂蒙山區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八路軍主力部隊轉至外線以后,沂蒙山區的民兵配合...[詳細]
每當春耕播種、夏收夏種、秋收秋種時,敵人往往四處搶糧、騷擾。這時,民兵和自衛團就組織起警戒隊,以武裝掩護群眾進行生產、搶收。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和破壞,廣大民兵在根據地內一面...[詳細]
魯南軍區部隊組成的第五路軍,在前線指揮張光中、政治委員王麓水率領下,向徐州東北外圍地區津浦路徐州至兗州沿線之日偽軍進攻。8月下旬解放了泗水、曲阜及臺兒莊、官橋火車站,切斷了津浦路...[詳細]
渤海軍區部隊組成的第四路軍,在前線指揮楊國夫、政治委員景曉村率領下,分南、北、中3線同時向津浦路濟南至滄州段和膠濟路西段沿線的日偽軍進攻。至當月底,解放了壽光、臨邑、桓臺、廣饒、...[詳細]
膠東軍區部隊組成的第三路軍,在前線指揮許世友、政治委員林浩的率領下,分東、西、南、北4線同時向膠濟路東段沿線、膠東半島沿海各城市的日偽軍進攻。至26日,解放了牟平、威海衛、福山、石...[詳細]
濱海軍區部隊組成的第二路軍,在前線指揮陳士榘、政治委員唐亮率領下,分南北兩線作戰。南線向隴海路東段沿線之日偽軍進攻,21日解放贛榆、青口,切斷了隴海路東段,逼近海州、連云港;北線...[詳細]
魯中軍區部隊組成的第一路軍,在前線指揮王建安、政治委員羅舜初的率領下,向濟南及膠濟路西段、津浦路濟南至兗州沿線的日偽軍進攻。為準備接收濟南,山東軍區成立了濟南前線總指揮部,蕭華...[詳細]
1943年海陽縣武委會在南埠村召開會議,會上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于東山介紹了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敵經驗,并發給各區數顆地雷。海陽地處膠東半島南部,地形復雜,多山石丘陵,這為地雷戰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