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掃蕩”總結
王秉璋
編者按:1942年9月26日至10月13日,日寇對我魯西軍區、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3旅實施大“掃蕩”。時任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教3旅代旅長王秉璋根據敵情的發展變化,調整梯隊組織,指揮教3旅靈活機動英勇戰斗,沖出敵人合圍圈,使日寇的“掃蕩”陰謀破滅。戰斗結束后,王秉璋組織軍政領導對此次反“掃蕩”進行總結。這里刊登的是他于1942年10月21日寫于常砦的手稿。
王秉璋《反“掃蕩”總結》手稿
所擬報告問題
一、反掃蕩經過及敵我傷亡損失概況
二、反掃蕩簡單檢討
三、敵人特點(掃蕩合圍的特點)
四、根據此次反掃蕩反合圍對于今后反掃蕩反合圍的幾點意見。
五、簡單經驗教訓,對敵進攻邊區之估計,及我有利條件,我有充份條件可熬過兩年,爭取反攻勝利
一、反掃蕩經過及敵我傷亡損失概況
自敵華北最高指揮官崗村寧次八月中旬到達豫北后,敵即計劃與準備對邊區之掃蕩(總部情報)。到九月廿六日止共計準備時間一月半,于掃蕩前并至荷澤進行三次演習。自九月廿六日對邊區掃蕩開始,迄十月十三日敵主力向津浦線撤退止,掃蕩時間共計十八天(所得敵掃蕩邊區三周訊是正確的),在十八天內實行了兩個鐵壁合圍,即范濮與昆張區,合圍目的是消滅我指揮機關后方機關,消滅三旅主力,這個目的無疑是破產了。
參加此次掃蕩之敵軍兵力總數約七千,汽車二三百輛,飛機五六架,坦克十余輛,騎兵五百以上,對范縣合圍時是七路進攻,計荷澤鄄城舊城楊二莊,一路六七百人,鄆城侯集李樓一路千余,鄆城蕭皮口乾草固堆一路五六百,聊陽壽到清水河一路七八百,朝城向南一路千余,大部為文大可偽軍,濮陽濮北白衣閣一路千余,另經濮南到牛橋一路千余,清豐南樂敵亦曾出動配合,鄆城鄄城亦出動配合,大部是偽軍僅少數日軍配合。
掃蕩隊已發現者計卅二師團主力,卅五師團兩聯隊,獨五旅團主力。掃蕩最高指揮官可能是崗村,另疑為十二軍團長,鄆城劉口曾為敵高級指揮官,所在鄆城濟寧曾架設過日軍臨時獨用電話線。
以上就是敵人對邊區大掃蕩的準備與組織概況,下面再談敵我損失傷亡概況。
敵人的損失僅據傳聞,返回鄆城傷亡三百余人,返回濮陽百余。這是第一次對范縣合圍的損失傷亡。合圍張秋后傷亡尚未得報,總之,敵之傷亡最低亦有五百人。
十八天汽車坦克飛機的轉運與盤旋,汽油(近代戰爭不可少,而且是日本最缺乏的東西)靜耗是很大數目,炮彈子彈的消耗亦不小,炮彈至少一千發,子彈至少十萬發。我們只從敵人汽車每天用五至六瓶汽油來計算,則油價十八日為三百六十萬元,炮彈每發五十元,即需五萬元,子彈十萬元,合計敵人消耗財力是四百萬以上。其他如軍隊日常食用不計在內。
此外偽軍未討便宜。張固堆俘八,內:大隊長一、翻譯官一;七戶屯一百一十,芽豆屯俘十九、散卅,戴廟俘十余人。合計被我俘獲者壹百八十余,槍百余支,后梯還俘區長一人。
我們有無損失呢,我們毫不隱晦。在此反掃蕩中我們邊區最大的損失是地方武裝,失散被俘總數在六百人左右,及壯丁捉去六七百。其次是(陸?)中有一批干部受損失,南支直及教導隊亦有損失。再其次即是我們的棉衣和群眾的牛與車輛,三百輛車千余頭牛。按物質計,根據地損失亦有三四百萬。
以上這些數目字雖然并不夠精確,可是從這些概數和敵對我進攻目的上去看,顯然可以看出敵人的掃蕩計劃是沒有達到目的,所得不償所失。我們的主力和指揮機關未受損失,后方的損失亦并不算很嚴重。敵人這樣長期的周密的準備,與使用諾大兵力,我們得到上述結果,的確是還算不壞。我們是又勝利了。而且鐵壁合圍只要一經被我黨軍政民所了解,我們有了恰當的對策,我們是便于準備與粉碎敵人以后對我們的進攻的。因此肯定說我們是勝利,失敗的是日本軍閥。
二、簡單檢討
1、最大成功與優點即是保證部隊沒受損失,這首先是全(體)黨員全(體)干部的成績,是軍區領導的正確,不失時機作了思想與具體工作上的準備。對敵掃蕩到來有了肯定的估計并發出反掃蕩指示(司政均然)。在敵謠言熾盛時曾指出敵人的謠言是麻痹我們的作用,謠言停止掃蕩即會到來,在反掃蕩思想上作了準備。可是必須指出后勤在這一方面是不夠的,三個月不移動,以及在工作上并未認真完成反掃蕩態勢,所以后勤是受了嚴重損失。
2、本年春季在部隊中進行了比較深入的鐵壁合圍與反鐵壁合圍教育,使部隊內對鐵壁合圍如何對付有所遵循。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部隊能及時跳出合圍圈,不向圈內攻,一部分被圍到的部隊能堅決突圍打破敵殲滅我軍之毒計。亦因為如此,所以我旅各部隊發現敵鐵壁合圍后指揮決心是正確的。
(1)廿八日七、九團小部隊襲清剿敵
及時介紹敵合圍特點
對地方軍、縣府均及時給予工作指示沒放松根據地堅持與支持聯防
(2)廿九日電
(3)二日調整梯隊組織電
(4)三日防敵反復合圍與斗爭方針電
(5)十三日集結電
3、反掃蕩戰役過程中,旅對情況的掌握與指導是正確的,并根據情況發展,發出對敵斗爭指示與調整梯隊組織指示,對后勤自掃蕩開始與結束都及時地給予了指示,整個部隊在敵掃蕩一結束即迅速地總結整理與布置工作,克服掃蕩中的缺點與糾正右傾傾向。
可是在這次反掃蕩中外圍區對中心區,未掃蕩區對被掃蕩區的策應配合,是不夠積極的,這其中原因除接收命令遲緩、電臺發報誤時外,個別部隊對旅指示的執行是不夠堅決的。(如鄄荷間偵察,壽張小關間活動,鄄荷間破襲)
4、偵察通訊工作比前有了進步(雖然不夠)。司令部人員大部是以最積極努力的精神,完成工作任務。通訊偵察人員雖在極端疲勞下,并未因疲勞而延誤工作,個別偵察員雖有犧牲,但其英勇頑強,是可歌可泣的,黨軍氣節是崇高的。(偵察通訊工作限于時間另有詳細總結)
5、醫院保證了傷員無損,工廠利用空隙生產解決棉衣亦是一優點。
上述就是我們的優點,我們能否因上面的幾點優點來驕傲麻痹呢,顯然是不能的。在反掃蕩中我們還有比較嚴重的缺點存在,簡單點說有以下幾點:
1、對上級指示麻痹,缺乏研究,執行不徹底,左傾麻痹造成損失,或將會造成損失。
(1)、后勤的麻痹
(2)、九團對鄄荷路偵察
(3)、八團小關壽張間襲擊
2、反掃蕩指導方針雖然是正確的,雖然并沒放棄對敵斗爭任務的規定,但執行上是不充分的。如廿九日電,一日各團才收到,收到后情況已變,不能執行了。這就是說旅的指示還沒有迅速的成為部隊實際行動,其所以如此,電臺誤時、梯隊組織都有關系。
本年五月,敵人掃蕩高部時,我們梯隊活動的經驗,即“首先立于不敗之地,再積極與敵斗爭”,執行不夠,個別部隊還沒有很好的接受起來。這一點旅過去曾指出過。
3、偵察通訊工作,雖有進步,但進步還不夠,還不能適應反掃蕩與反合圍斗爭的要求,如戰略據點的偵察還沒建立起來。鄆城至今未打入,敵人封鎖消息后就不能得到情報,掃蕩期間情報不確實,個別偵察員無恥怕死繳槍及梯隊連絡不靈活,信件往返誤時間。電臺工作不能適應緊張環境等。這都是司令部工作亟待努力改進的。
4、個別部隊的右傾與麻痹現象的存在,是嚴重的。這主要是及時解釋與提高部隊警惕不夠所造成的。另外對敵后形勢的認識不足,對經常反掃蕩的準備認識不足。
5、地方部隊及后勤對鐵壁合圍的教育疏忽,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三、敵掃蕩合圍的特點
1、準備充分、計劃周密、企圖秘密、行動突然。
(1)一個半月的準備,并舉行了演習(在荷澤以西);
(2)在深遠據點集結兵力,并以謠言迷惑麻痹我軍,利用換防掩護集結兵力;
(3)遠距離突然奔襲,使我促不及防,施行迅雷不及掩耳之打擊法;
(4)為達成計劃在合圍外用夜間行動,不走村莊,由村莊間空隙向我接近,并偽裝我軍,防萬一遭遇偵察員通訊員時為我發現;
(5)對圈外部隊不過早打響、避開,乘隙而入;
(6)步兵忍苦耐勞及嚴格執行命令很好。
2、兵力雄厚計劃嚴密協同密切,且并有機械化部隊及快速兵種配合,造成對我壓倒優勢。
3、采取三面進攻一面埋伏以誘我向敵預定方向移轉以求聚殲,并廣置疑兵,以眩惑我軍動搖指揮決心,并資陸空密切配合。
4、突用夜間攻擊,以出我意外,并加長作戰時間,以對我被圍部隊之堅守、待黃昏突圍。
5、合圍圈配備是復式的,動作是壓縮方針,目的聚殲。
(1)向展開線是分路開進,向第一壓縮線是縱隊先進,營按連疏開,連按排疏開,有目標的進攻。向第二壓縮線采寬大正面的梳篦隊形,按班疏開,但亦有預備隊。兩路間估計我可能逸出之空隙置騎兵汽車;
(2)在第二壓縮以外,搜查較差,爾后極嚴;
(3)對進入合圈者不打,讓進入,對逸出者采截堵,并不遠追。
6、陸空配合,用空軍威脅抑留我軍,并策應地上部隊作戰。
7、使用青年兵戰斗力較前低弱。
8、實行欺騙的優俘。
9、偽軍較前進步。
上述敵寇的特點是否毒辣呢?我們不應麻痹,應正確地估計敵人,承認日寇對我黨我軍的進攻辦法是極其毒辣與嚴重的。但是否嚴重到無法對付與克服呢?顯然的還能夠克服,懼怕是無用的,右傾是無根據的。我們試簡單給敵人一個分析,我們就可明了其毒辣性與飽藏空隙就可以找出對付敵人的有利辦法來。如敵之準備充分預先演習正容易暴露企圖,為我發覺,敵遠距離奔襲與夜間行動正加大敵人疲勞減低戰斗力,輕裝遠襲不能帶大批車輛,就必須加重步兵負擔,炸彈四個及被毯糧襪,均增大疲勞減低戰力。
對圈外部隊不打,避開主力固可達直襲中心區,然我主力安全于敵圈外,正造成我以生力軍地位,擊打敵人疲勞之兵。
計劃嚴密使敵行動不得不機械,只要我們能看準空隙,不中敵詭計,正是敵自造的撲空的條件。
夜間行動夜間攻擊,固可加長作戰時間出我意外,但夜間敵疲勞增大,我可乘黑轉移,且敵優我劣之基本形勢在夜正可轉變,失去重火器及自動火器效能。
敵周圍用兵耗費兵力,集中則空隙大,分散則到處薄弱(因敵兵力基本上不夠分配不能無限度增兵)此敵在敵第一壓縮線及以外更如此。因斯時圈大。
疑兵之詭計,只能用一次,而且我若集中相當兵力堅決突敵一點,即是說決心堅固是可以攻克敵之使用(堅守?)的青年兵團,可鍛煉青年兵戰斗力,但青年兵戰斗力弱即是敵之空隙,況且青年兵敵人亦不多。
用偽軍可增大敵兵力,但敵偽矛盾,偽軍覺悟對敵企圖是可能暴露的,不用偽軍則兵力不夠分配。
總之一切事物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壞的一面。雙方都想捕捉對方規律,乘對方之隙。事實上雙方都有空隙可乘,能否乘他人之隙或漏出空隙為他人所乘,正是雙方的努力問題。敵人既有上述諾多空隙,我們能否乘其隙擊其弱?那主要就是我們是否善于避其堅攻其虛,能否詳細透徹地研究敵人。只要我們能夠,是可以捕捉其規律擊破敵人的。敏銳的接受經驗教訓、迅速改正我之缺點,則我之空隙自可減少,免為敵所乘。
四、今后如何反掃蕩與反合圍
綜觀敵之鐵壁合圍戰術,與我之反合圍。
是敵我五年尖銳斗爭,抓著我之善于“避實擊弱”方法,(日寇所謂“善于避銳”)所采取的確實捕捉戰。其所謂鐵壁,正是防我逸出。這種戰術是敵寇分進合擊,盜取我游擊戰術精華所湊成的一種高度半機械化的游擊戰。
因為我們善于避銳擊虛,故敵采取此戰術必須突然,必須大兵力,(而敵兵力基本上是不夠分配的)必須分散,必須加大縱深,必須利用偽軍,必須充分準備,必須嚴格計劃,機械的規定各路行動。這些動作對于敵我都是有好又有壞,有利又有弊。因之我們在反合圍斗爭中應針對敵人特點,銳敏地抓著敵人的弱點以擊破之。我根據此次鐵壁合圍簡提以下意見。
1、敵人的鐵壁合圍是一種專對我軍的毒辣戰術,他的毒辣處就是秘密突然,確保包圍圈壓縮聚殲。根據我黨堅持敵后抗戰的戰略方針及戰術原則(即熬過兩年積蓄力量準備反攻與分散游擊戰爭)我們反合圍的方針應該是保存主力,盡量保存根據地元氣使少受損失,以熬過兩年準備反攻。我們在動作方式應是分散的游擊動作與敵斗爭。經驗證明梯隊活動是足以保存主力與堅持斗爭,保護根據地的。從概念上說反掃蕩反合圍的最高目的是要達到保存主力,保護并堅持根據地斗爭,使根據地少受損失。但具體實行起來應以保存主力為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中國革命的特點是武裝斗爭,只有保存了強有力的武裝,才能致革命于勝利。但這也不是說一切為保存武裝,保存了主力就萬事大吉,須知武裝無根據地亦是不行的。保存主力自然是很重要,但亦必須蓄積民力才能熬過兩年。因此在主力脫離嚴重危險下,應積極地與敵斗爭,盡一切可能去減少敵人加之于根據地及我后方機關之損失。我們如果把這些動作規律化些,這就是:在敵開始合圍時,是先脫離危險立于不敗之地,主動地進攻敵人,在敵合圍到來時,第一是設法脫離危險跳出合擊圈,跳出后,經外線積極主動地進攻敵人,縮短其清剿區清剿期,策應被圍友軍;在敵連續合圍時,我們的動作是敵人退返根據地集結時,我分散各部隊應加強偵察,取高度準備的靜看火色態度。只要敵人分區合圍的企圖一經暴露,我各區分散活動之部隊即應不待命令,積極主動地向指定點線及敵特別感覺痛癢之處展開襲擊,以配合策應敵合圍清剿區動作。
還必須正確估計到,執行上述斗爭方針,我們是處在分散與情況瞬息萬變的緊張環境,環境要求我們指揮順暢,動作發揮最高度的機動靈活性,而客觀環境卻使我通訊聯絡指揮不便,故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在指揮上主要的形式是分散指揮,著重各部隊自主的發揚機斷專行。不如此是不能達成上述目的的。這次反掃蕩和五月份反掃蕩均已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及時了解情況亦是其中的重要問題,我們如何使偵察工作適應上述斗爭方針,這是我們在掃蕩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各級指揮員特別偵察干部目前就應詳細討論研究,解決此問題,以這次的經驗教訓,改進我們偵察工作的建設。
2、其次再談談反合圍的戰術具體問題。
(1)加強偵察及時發現敵人,打破敵人“秘密突然”的啞謎,及時跳出敵合圍圈外,使敵鐵壁合圍撲空。
要達到上述目的須偵察深入到敵戰略據點及縱深內,在敵各據點建立之偵察,解決敵封鎖消息的辦法;
嚴密部隊的直接偵察;實行精減,增強部隊機動力,并提高戰斗準備(經常的)。
(2)部隊從活動規律(地區位置的部署)上減少敵鐵壁合圍的可能。為此必須,部隊長在邊沿區活動,發現合圍時不作(?)跳動,同時以此向敵占區開展工作。在戰斗準備上,每到一地指揮機關及司令部須詳細地研究情況研究地形,從敵情地形及我經常移動的規律上,預想敵鐵壁合圍的可能與應付方案,發現敵鐵壁合圍部隊接近我軍時向敵側后突擊,不可能直向敵側后突擊時,亦應先側方再向敵后方突擊,一般的說敵采復式合圍時,我突出時,以愈接近敵前梯隊之后尾為愈安全。
其次在邊沿活動時,敵人可能對我采取小規模的捕捉襲擊辦法,我在戰術上還要解決此問題,解決此問題即復式偵察復式警戒,構筑工事,常移動不久住一地,不常住老地方。小部隊更然,在移動時間上應是天黑前拂曉前,并封鎖消息,為了對付敵小股突襲,構筑必要工事與提高戰斗準備是最重要的環節。
(3)鐵壁合圍之利害變換線問題,及打敵鐵壁合圍問題。利害變換線即為敵之展開線,線外利我線內利敵,愈向內愈于敵有利。因此在必要時,即敵突然打到面前,時亦應就地在外沿堅決打敵,抽隙突出,發現敵合圍時(進至第一壓縮線后),堅決外突。
(4)突圍動作除指揮員及政治干部應堅決果敢迅速下突圍決心外,對部隊在政治上提出響亮口號,政治鼓動,動作要勇猛果敢,不要顧忌少數突圍傷亡,在戰斗動作上采寬大正面加大第一線集力突一點的打法,火力的高度集中,火力與運動的密切配合,以求一突即破,即萬一突不破時亦應由間隙突出。分散兵力猶疑動搖無決心束手無策都是自找死亡。大兵團被敵圍到時應組織成數個突圍單位。一般的說各突圍單位兵力不能小于兩個連,因為一個連的突擊力量是不大的,多過于五百人則縱長大不能迅速通過。如機關或較大部隊突圍時,應以全部戰斗部隊依上述動作堅決突擊,機關及非戰斗部隊則隨戰斗部隊后跟進,開好突破口后,由突破口外出,突破口不成由側翼走出,如此則須看準時機,一般的是敵火力被我中和時,單個人單突圍。
3、如何對敵分區合圍分區清剿與策應友軍
由于抗日根據地是多塊的,滿布敵后,特別是我們的邊區相當遼闊,加之敵人兵力基本上是不夠分配,所以敵人的合圍與清剿,不能不采取分區的進行,敵人清剿甲區則乙丙區安全,甚于常態。故我們在未被合圍與清剿區的部隊,必須積極動作起來,策應友鄰區,造成對敵夾擊以粉碎敵之合圍與清剿,即在敵清剿區之部隊亦必須正確的展開對敵斗爭,才能使根據地少受損失,堅決的斗就會縮短敵之清剿期與縮小清剿區,這樣根據地的損失就小了。具體點說:
(1)在被清剿區的部隊
主力適時跳出到外線,組織精干支隊,領導配合民兵及地方武裝襲擊分散清剿之敵,此種部隊必須加強軍事政治領導,換便衣,襲擊的動作要積極機警大膽,不戀戰奏效與否襲后即轉移,高度的游動性,使敵無法捉摸。
(2)在外圍部隊,(及未合圍清剿區部隊) 派遣精干支隊從敵側后襲擊打擊敵之清剿部隊。
向敵后交通重要線展開破襲。
伏擊敵交通運輸輜重部隊。
(3)對敵分區合圍清剿之對策。如前。
(4)策應被敵合圍之部隊。外圍的。
4、后方機關反合圍反清剿
(1)目的在避敵人,使人員資材不為少數土匪偽軍擾害。
(2)能否安全主要是平時工作準備,臨時抱佛腳無用。
(3)高度戰斗準備
(4)游擊小組活動
(5)挖蔭蔽洞
五、幾點重要的經驗教訓
(1)經常作反掃蕩準備,這次麻痹與右傾之產生,即對此不夠所致。隨時準備掃蕩到來,部隊組織及工作都應以反掃蕩為建設目標。
(2)反掃蕩斗爭的關鍵有二
不怕敵合圍;
轉為主動的斗爭
(3)堅決勇猛,鐵壁合圍不可怕。
(4)敵人預伏問題。(三面進攻,一面設伏,誘我中敵詭計)
(5)隨時克服可能產生的右傾情緒。
(6)平常準備不夠故外圈配合不能起重大作用。
(7)通訊連絡工作,必須以大力做到順暢,除電臺通訊外須依照預定活動區建設地下連絡站。
最后,從我堅持敵后方針與敵之邊區進攻方式有利條來說明我們熬過兩年,爭取反攻勝利的到來。但亦必須堅決斗爭才行,不是可坐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