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得水是《苦菜花》中于得海團長的原型,他1906年5月22日出生在文登縣于家村一個貧苦農民家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于得水這個名字,在膠東大地上家喻戶曉。他為革命出生入死,曾7次負重傷,1...[詳細]
劉桂清1899年生于江蘇省沛縣大屯鎮徐樓村。18歲時與臨城常莊鎮劉廟村的劉應奎結成夫妻。1940年7月,她經孫茂生介紹與杜政委、洪大隊長取得了聯系。此后,她家成了鐵道隊經常落腳的地方。時常...[詳細]
秦明道,1881年出生于山東省滕縣彭樓村一戶富裕農民家庭。開始家境尚可,他7歲時上過私塾,但好景不長,兩年后家道中落,他只得輟學務農。身材矮小的秦明道心地善良,忠厚誠實,非常善于結交...[詳細]
牟德海,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煙臺地下工作者。煙臺工委成立以后,煙臺黨的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山東分局和膠東區黨委關于開展大城市工作的指示,逐步把城市地下工作的重點,轉變為解...[詳細]
潘振武同志是湖南省常德縣人,1926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五次反“圍剿”戰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參...[詳細]
彭瑞林,1912年4月生,山東省益都縣人。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益都十中黨支部書記及益都縣委組織部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益都縣委組織部長,益都、壽光、臨朐、廣饒中心縣委宣...[詳細]
張洪濤,又名張師玉,1912年出生,齊河縣人。1924年進濟南新城兵工廠當童工。1928年加入工會組織,積極開展革命活動。1929年,由石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詳細]
榮子恒,字月存,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榮子恒的童年一直在家中度過,此后又在保定和北京陸續讀了小學和高中。受父親影響,榮子恒年幼的志向就已經確定為從軍報國。所以當榮臻成為直系...[詳細]
莫余生,原名莫正民。1913年1月21日,出生在山東省莒縣汪湖鄉(今屬五蓮縣)莫家崖頭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讀過私塾。1928年進入北洋軍五十二軍充上士軍需,1930年到山東莒縣保安大隊任...[詳細]
一介區區村民,手無寸鐵,靠著他的大智大勇、凌云豪氣,生擒了兩位武裝到牙齒的日本鬼子,繳獲了一架日本九九式雙引擎運輸機,這恐怕在二戰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罕事。[詳細]
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1988年10月22日),山東河西縣人(現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趙官鎮大馬頭村)。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參加東征。抗戰期間在山東對日軍作戰。1946...[詳細]
劉黑七真名劉桂堂,出生于費縣鍋泉(今屬平邑縣)。幼年時生活清苦,從12歲起,給當地地主放羊,在當羊倌期間,就已有盜竊和搶劫的行為。1915年他23歲時,與當地社會上的地痞流氓共8人結拜...[詳細]
盧紹武(1906—1978),原名陸耀伍、盧煥光。廣西武鳴人。壯族。 曾參加北伐戰爭和南寧兵暴。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688團參...[詳細]
馬良(1878一1947年),字子貞,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河北清苑縣(保定市)人,北洋武備學堂(即保定軍校)畢業,政治上屬北洋軍閥皖系將領,曾任北洋常備軍第五鎮(師)第九協(旅)統領,駐軍山東濰縣。[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長鐵路管理局局長,1951年入朝,歷任志愿軍鐵路管理局局長、志愿軍前線運輸司令部司令員、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兼朝鮮鐵路軍管總局局長、中朝聯合前方...[詳細]
劉連仁,山東省高密縣人,1944年9月被日軍強行擄到北海道,并被強迫在北海道某煤礦從事勞動;1945年7月逃脫,此后在北海道山林中度過了13年艱苦的野人生活;1958年回國。劉連仁跑出一程回頭...[詳細]
1938年5月,林月琴同志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機要處秘書、黨支部書記。她工作認真,嚴謹細致,有條不紊,及時準確地承辦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同年8月,任中共晉西南區委黨員訓練班班主任,為...[詳細]
1938年1月15日威海起義后,中共膠東特委決定成立膠東軍政委員會,同時成立“三軍”司令部、政治部,林一山任膠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三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起,林一山先后擔任膠東軍政...[詳細]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之后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于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詳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李延年先后任第二軍軍長、第十一軍團長、第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等職。蔣介石派李延年為潼關以東地區抗日前敵總指揮,指揮30余萬人堅守潼關,...[詳細]
李學忠率遠征隊勝利完成任務后,離開搖江,沿途又經歷了多次戰斗,于11 月回到安圖奶頭山抗日游擊根據地。1936 年,李學忠與王德泰帶領部分青年義勇軍北上,1 月中旬抵寧安縣南湖頭第五軍軍...[詳細]
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警衛營教導員,第687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第344旅獨立團政治委員,冀魯豫支隊第1大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2縱隊新編第2旅政治部主任。[詳細]
1933年,來到青島,任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干事、委員、常務委員等職。1939年,任國民黨山東省魯東聯軍總指揮兼魯東行署主任、省政府委員。1945年8月,李先良被正式任命為青島市市長,由嶗山進入...[詳細]
李菁玉(1911-1972),南宮十里鋪人,原名李玉滄,曾化名李昌、李紹基、陳菁玉等。當時中共天津市委遭到破壞,李菁玉回家探親期間與中共直南特委取得聯系,并于1932年5月擔任中共南宮特支書...[詳細]
孔祥柯:(1887.07-1921.01)字則君,孔子七十五代孫,上溯七世祖孔傳鐸,系襲封衍圣公。24歲的孔祥柯適值學部畢業,回到原籍山東,被任命為山東高等學堂教務長,積極投身于社會變革的活...[詳細]
江華:(原名虞上聰),1907年8月1日出生于湖南江華縣瑤族貧苦農民家庭。青年時期,他滿懷救國救民之志,投身于群眾革命運動。1925年在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詳細]
后任西滿軍區副政治委員、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理書記,是建立西滿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詳細]
回國后歷任中山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訓育部副主任、代主任,國民黨山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委員兼省政府教育廳長,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長等。[詳細]
劉少奇(1898~1969)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湖南寧鄉人。1898年11月24日生。少年時期在家鄉上過私塾和小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