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軍旅
扈先梅,字仲卿,1896年出生,河南省安陽人。自幼秉性好強,為人正直。當時列強入侵,國運衰頹,而晚清政府與北洋軍閥政府腐敗無能,扈先梅遂立下救國救民志愿,考入當時東北講武堂步兵班學習。
軍校學習
扈先梅在東北講武堂學習期間,學習認真,訓練刻苦,對步兵戰略戰術及步炮協同作戰很有研究,歷次學術科考試成績均為優良。得到上級贊許。
加入東北軍
扈先梅于軍校畢業之后,被分配到東北軍見習,他由于為人豪爽,在部隊治軍有方,軍紀嚴明,作戰勇猛果敢,在軍中逐漸嶄露頭角。深為上級所信賴,并以戰功逐步擢升為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
關內練兵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軍由于迫于命令撤入關內,扈先梅隨部駐扎河北,他對侵略者懷有刻骨仇恨,每談及東北三千萬同胞,則慷慨激昂,憤怒萬分,表示定以收復國土,打擊侵略者為己任。
以后,扈先梅升任于學忠將軍所指揮的陸軍第51軍第102師第306旅少將旅長,他不顧當時華北帝國主義勢力的壓迫和某些禁令,向愛國官兵灌輸抗日救國必勝,收復東北失地必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官兵勿忘國難,刻苦練兵,有朝一日定當收復國土。
轉戰華北
1937年,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建立抗戰統一戰線,抗日戰爭爆發,全國抗戰軍民奮起反擊。扈先梅將軍請纓上陣,決心把數年對侵略者的仇恨化成力量,狠狠打擊侵略者,收復東北大好河山。扈將軍率部轉戰華北,戰斗他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風餐露宿,與士兵同甘苦,共患難,并抽出時間,親自慰勞傷兵。由于他待人和善,為人師表,在士兵中威信極高,每當戰端危急,官兵們都愿意跟隨他赴湯蹈火,共同進退,扭轉戰局,殺敵立功。
決戰臺兒莊
1937年,繼淞滬抗戰 后,日軍加緊進攻當時國民政府首府——南京,經過一系列作戰,我軍雖然進行了英勇抵抗,但最后仍告失敗,同年12月,南京被日軍攻占。
1938年4月,日軍為了擴大侵略步伐,繼續渡江北上,準備與其南下之板垣師團共同打通津浦鐵路,并且以磯谷師團為主力,企圖突破魯南重鎮臺兒莊,以錐形戰術插入徐州。中國軍隊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將軍的領導下,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在臺兒莊地區全殲日軍,于是,爆發了世界聞名的臺兒莊會戰。
扈先梅將軍在第51軍軍長于學忠將軍率領下也奉令參加會戰,擔任堅守臺兒莊外圍陣地的任務,他率領官兵日夜趕修陣地工事,作好了迎擊敵人的準備。外圍陣地之守備,乃此次會戰之重任,我軍之戰略意圖是將日軍吸引牽制于臺兒莊地區,然后調集部隊將日軍合圍殲滅。
進攻的是日軍精銳的板垣師團和礬谷師團,他們在優勢炮火和大量飛機的掩護下,向我發起瘋狂的進攻。由于日軍攻勢兇猛,裝備精良,利用密集的炮火攻擊,將我軍防守陣地炸成一片廢墟,雖然失去工事掩護,扈先梅將軍仍率部頑強抵抗,不顧猛烈炮火造成的傷亡,寧死不退,與日軍血戰,激戰中,雙方損失慘重,尸橫遍野,扈先梅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雖然日軍攻勢兇猛,但臺兒莊之我軍將士殊死抵抗,日軍經過數日猛攻方突入城內。戰斗日趨激烈,我軍將士為使外圍部隊將敵成功合圍,死守不退,在城內與日軍展開巷戰,每條街道幾乎都要反復爭奪。雖然莊內的戰斗,日軍逐漸占領上風,將全莊的三分之二占領,但是仍無法完全占領。之后,我軍外圍大軍,完成對日軍之包圍,各部由防守轉為反擊,一舉重創日軍。經過努力和犧牲,我軍終獲臺兒莊大捷,勝利的旗幟飄揚在了臺兒莊上空。
扈先梅將軍雖然于臺兒莊大戰中犧牲,而沒有看到會戰最后之勝利,但扈先梅將軍為會戰最后的成功實為做出了重要貢獻,并獻出了生命,犧牲時,年僅42歲。
相關新聞
扈先梅,1896年生于河南安陽,為人正直。目睹當時國運衰頹,立志救國。考入東北講武堂,畢業后分配到東北軍見習,以戰功擢升為連長、營長、團長等職。“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北軍迫于命令撤往關內,扈先梅隨部駐扎。全面抗戰爆發后,請纓出戰,數次與敵作戰,于1938年之臺兒莊戰役中犧牲。
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臺兒莊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余人,斃傷日軍約2萬余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