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東(1893-1938),山東沂南人。畢業于東北陸軍講武堂,在東北軍中歷任團長、旅長、師長、邊防軍總司令部中將主任參事等。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任第五戰區長官部高參兼第二路游擊司令...[詳細]
理琪(1908-1938) 原名游建鐸,河南周口人,中共黨員。1936年4月,中共膠東臨時特委成立,理琪任書記。1937年11月,組織領導了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1938...[詳細]
鹿省三(1905-1938) 山東萊蕪人,中共黨員。1936年春,他受命到壽光、濰縣、昌邑、益都一帶建立中共魯東特委,任書記。1937年12月底,領導濰北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魯東游擊第七支...[詳細]
王銘章(1893-1938) 四川成都人。在川軍中歷任連、營、團、旅、師長,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資深將領。1938年初,王銘章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第四十一軍前方總指揮,奉命駐守滕縣...[詳細]
趙渭濱(1894-1938)四川成都人,國民黨第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參謀長。1938年3月17日,在滕縣保衛戰中,與王銘章將軍一起壯烈犧牲于滕縣縣城西門。趙渭濱的忠骸未能運回故鄉,在滕縣就地安...[詳細]
陳鐘書(1891-1938)云南安寧人,國民黨第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旅長。1938年3月,參加徐州會戰,奉命開往臺兒莊以北邢家樓集結。4月21日,六十軍與日軍遭遇并展開激戰,陳鐘書指揮所部...[詳細]
扈先梅(1896-1938)河南安陽人,國民黨第五十一軍一一四師三四一旅旅長。1938年參加臺兒莊會戰,扈先梅率部設防于淮河北岸,阻擊南路日軍北上。日軍精銳師團向我軍發起瘋狂進攻,扈先梅...[詳細]
李必蕃(1891-1938)湖南嘉禾人,國民黨第二十七軍二十三師師長。1938年春,率部在山東鄆城至菏澤一帶,與日軍血戰數晝夜。5月14日與敵軍激戰中不幸腹部中彈,血流不止,彌留之際,勉強...[詳細]
黃啟東(1891-1938)湖南平江縣人,國民黨第二十七軍二十三師參謀長。1938年5月13日,日軍進攻菏澤,黃啟東協助師長李必蕃率部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敵人進攻。5月14日李必蕃犧牲。5月15日...[詳細]
楊際元(1919-1938)山東滕州官橋鎮孔窯村人,中共黨員。1938年6月,中共嶧滕邊縣委建立,楊際元參加縣委任宣傳委員。8月,義勇總隊奉命東征,當部隊行軍至徐莊境內的旱河子時,遭土頑申...[詳細]
呂世隆(1909-1938)山東泰安李家莊人,中共黨員。1938年1月,被范筑先委任為莘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聊城失陷后,日、偽軍和地方反動勢力相策應,于1938年11月17日制造了“莘縣事變”,...[詳細]
楊靜齋(1888—1942),名修穩,字安亭,號靜齋。東平楊堤口村人。1913年,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法律系。抗日戰爭爆發后,1937年冬,共產黨在梁山一帶籌建抗日武裝,他捐獻槍支,并通過親友,動員...[詳細]
辛俊卿(1911—1941),山東省肥城人。1929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九·一八”事變后,他參與組織學生罷課,并帶領學生臥軌截車,赴南京國民黨政府請愿。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考...[詳細]
范樹民(1919—1938),河北省館陶縣南彥寺(今壽山寺)村人。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之次子。1936年在山東聊城省立第二中學讀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隨父投身抗日。1938年春,為擴大抗日武裝...[詳細]
魏金三(1913—1942),亦名魏金山。原名魏福品,別名魏晉。山東省長清歸德鎮南坦山閻樓村人。1934年于長清縣立中學畢業后任小學教員。自編抗日救國教材,向學生灌輸愛國思想。1936年考入濟南...[詳細]
袁鴻化(1909—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東曹州(今山東曹縣),生于陜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縣立中學,1926年冬中學畢業在高陵從事農民運動,經常到農村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不久加入...[詳細]
史欽琛果斷命令團部和營部直屬部隊及勤雜人員從路溝向北轉移,然后部署二營六連、八連分別抗擊南面、西面之敵,自己帶七連抗擊東面之敵,激戰兩小時,打退日軍多次進攻,陣地戰結束,轉為巷...[詳細]
郁仁治(1905—1938),江蘇海門人。1924年自費赴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第二十一期學習。1929年夏學成回國,歷任國民革命軍教導第一師上尉教官,寧、鎮、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工兵訓練處...[詳細]
顏竹林(1914—1944),原名顏景隆。山東省臨清市顏竹樓村人。1935年在聊城省立第三師范畢業后,曾在臨清第七高小、第一高小任教。在校外主編《臨清日報》副刊《鄉村教師》,熱情宣傳抗日救亡...[詳細]
馬功臣(1907―1942),原名世勛,字功臣,又稱馬功岑,山東濮縣人。1931年,在縣立簡易師范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任小學教師, 參與成立濮縣小學教員聯合會。曾任中共濮縣北區區委書記...[詳細]
齊南峰(1915—1942),冠縣齊莊人。1934年于武訓中學畢業。1938年5月,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學校,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畢業分配到范筑先部任指導員。[詳細]
張慶澍(1895—1942),字雨村,東阿人。先后就讀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和河北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去東北軍張學良部任職,歷任副團長、團長、副官處處長、陸海軍總司令部潼關行營中校參謀、國...[詳細]
李翰卿(1895—1941),字墨林,山東濮縣人。畢業于福建隨營軍校、廬山軍官訓練團。陸軍第74軍57師少將指揮官。1937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隨部開赴前線,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進駐蘇州...[詳細]
袁聘之(1903—1940),字詔三,茌平縣大桑鄉袁家樓人。1925年,在聊城省立二中高中畢業后,考入北京法政大學。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毅然轉學考入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隨軍參加北伐。1...[詳細]
荊維德(1904—1939),冠縣辛集鄉火燒營村人。青年時期在北洋軍閥部隊當兵,后參加國民黨冠縣騎兵隊。1937年秋,成立“華北抗日自衛軍”,任副司令。1938年初,部隊被收編為魯西北抗日游擊司...[詳細]
姜克智(1910―1938)山東牟平人。曾入軍閥部隊當兵,后逃亡,至黑龍江虎林縣謀生。1933年春,與當地群眾組織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饒河反日游擊隊。后隨游擊隊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不久,改...[詳細]
宋壽田(1899-1938) 原名延祺,山東莒縣人,中共黨員。七七事變后,他送胞弟宋平去延安參加革命,自己回鄉按照黨組織部署準備組織抗日隊伍,被日、偽軍偵探拘捕。在獄中受盡百般摧殘,因傷勢...[詳細]
遠靜滄(1901-1938) 河北任丘縣人,中共黨員。1938年1月,泰西人民抗敵自衛團成立,遠靜滄任自衛團政治部主任。是年3月,為阻止日軍入侵,自衛團破襲津浦鐵路切斷敵人交通達十余次。4月6日在...[詳細]
洪濤(1912-1938) 原名洪裕良,江西橫峰人,中共黨員。曾任紅軍營長、團長,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8年1月1日,他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司令員。5月初,因連續行軍作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