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的歷史意義
--在紀念八路軍第115師挺進抱犢崮山區71周年
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研討會上的講話
羅東進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召開紀念八路軍第115師挺進抱犢崮山區71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研討會。首先,我代表北京八路軍山東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向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棗莊市委、市政府和山亭區委、區政府盛情邀請我們參加這次會議,表示衷心的感謝!
71年前,在抗日戰爭的崢嶸歲月里,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毅然挺進山東。在取得首戰樊壩、旗開得勝;東進泰西,陸房成功突圍;梁山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等一系列重大勝利后,越過津浦鐵路進入魯中,繼而又挺進魯南,插入抱犢崮山區,開辟抗日根據地。面對日、偽、頑重重包圍的嚴峻形勢和山區物質匱乏、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困難局面,115師在我黨發動和領導的魯南地方抗日武裝的配合下,高舉抗日救亡大旗,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英勇頑強,浴血奮戰,不斷給日、偽,頑以沉重打擊。首戰拔除滕縣山亭和伸向抱犢崮山區的白山和上、下石河等日偽據點。接著,進軍郯碼地區,一度攻入郯城。繼而“三打白彥”,解放魯南山區重鎮白彥。1940年春,又取得粉碎日軍“大掃蕩”的重大勝利。這一連串的勝利,有力地鞏固和擴大了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初,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為統一山東的我軍指揮,115師領導和機關離開魯南,轉移到沂蒙、濱海地區,與山東分局、山東縱隊靠攏。一些部隊仍然留在魯南,繼續堅持斗爭。
115師進軍魯南,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經過有效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斗爭,在南至郯碼,北達滋臨公路的南北狹長的山區內,在臨、費、鄒、滕等地的日、偽和依附在他們外圍并相互勾結的國民黨頑固派的包圍中,建立了我黨領導的魯南抗日根據地,為堅持魯南抗戰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圓滿地實現了第115師領導人羅榮桓在挺進魯南之初提出的“以抱犢崮為中心,向北、向西連接大塊山區,向南、向東發展大塊平原”的戰略構想,不僅使魯南抗日根據地形成了大發展的局面,而且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設、鞏固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一,魯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使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占據了可以南北機動作戰的軍事位置,象一把鋼刀插入敵人的脊梁,使敵如芒刺在背。魯南是華東進入山東通往京津和華北的門戶,是津浦和隴海線的樞紐,是蘇魯豫皖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15師占據魯南后,向北發展,開辟天寶山區,與山東縱隊活動區域的沂蒙山區連成一片;向南發展,直逼隴海鐵路,可支持蘇魯邊區和華中的抗戰,成為蘇魯游擊戰爭的依托;向東密切了與濱海的聯系;向西鞏固了湖西、魯西、泰西根據地。這就為整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魯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由蘇北、魯南、魯西通往延安的交通線,護送了包括劉少奇、陳毅同志在內的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干部,為溝通延安與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系,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二、魯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特別是115師在魯南的節節勝利,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斗力,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因此,極大的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給在浴血奮戰中的魯南及山東軍民以極大的鼓舞和支持,進一步堅定了魯南及山東軍民堅持抗戰,敢于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第三、隨著115師在魯南軍事斗爭的節節勝利,抗日根據地的不斷擴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日益加強和鞏固,魯南地方黨的組織,抗日民主政權,地方武裝和抗日民眾團體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景象。特別是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從1939年底至1940年春,先后建立了鄒縣、郯城、蒼馬、費縣、邳縣、臨沂、費北、滕東等11個縣的政權,還有38個區、171個鄉的政權。據1940年9月的統計,魯南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的面積為2762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21.7%,有人口75萬,占總人口的21.8%。魯南地區政治建設的大發展,使窮苦勞動人民的政治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抗日力量,從而使黨在這一地區的對敵斗爭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第四、結合創建魯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實踐,115師堅決貫徹毛澤東主席關于“要把發展武裝力量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的重要指示,采取“最大的發展,猛烈地擴大”的方針,最大限度地發展武裝力量。1940年9月,在桃峪會議后,115師將分散在魯南、濱海、魯西南、冀魯邊和蘇魯豫堅持抗戰的主力部隊實行統一編制,編為7個教導旅。這支入魯之初不足萬人的部隊,這時已發展到7萬余人,成為我們黨領導和堅持山東抗戰的骨干力量。
第五、結合創建魯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實踐和115師實際,羅榮桓在桃峪會議上提出要在部隊中普遍開展建設鐵的模范黨軍的活動,并制定了鐵的模范黨軍的五項條件和《關于營連黨組織的規定》、《建立模范黨軍的支部工作》兩個文件。從此,建立模范黨軍的活動在115師入魯部隊中普遍深入地開展起來,這對于加強部隊的軍政建設,保證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起了重要作用。
第六、結合創建魯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實踐,羅榮桓在桃峪會議上,總結了魯南組織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同日偽軍、漢奸以及地方反動頑固勢力作斗爭的“插、爭、擠、打、統、反”的六字方針和經驗。這六字方針經驗,既包含了軍事打擊的手段,也體現了政治斗爭的策略。特別是結合反“掃蕩”的實踐,羅榮桓根據毛澤東主席關于人民戰爭和游擊戰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分析研究了魯南抗日游擊戰爭的特點和規律之后,創造性地提出了“敵打到我這里來,我打到敵那里去”的“翻邊戰術”。論述了分散性游擊戰爭的一系列政治、軍事理論問題,進一步豐富了毛澤東關于游擊戰爭的軍事思想。上述六字方針經驗和“翻邊戰術”,對于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統一認識山東斗爭形勢和作戰方針,提高抗日武裝力量的軍政素質和戰斗力,徹底扭轉山東抗戰的被動局面,起了重大的指導作用。毛澤東主席后來曾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翻邊戰術”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我們紀念八路軍第115師挺進抱犢崮山區71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目的在于永遠銘記革命前輩為中國革命所創造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寶貴精神財富,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革命軍隊,為構建和諧社會而積極進取,繼續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一)我們要繼承和發揚115師和魯南軍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頑強拼搏,不懈奮斗。71年前,115師廣大指戰員,揮師挺進山東,挺進魯南,創建抗日根據地,堅持的是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操守,胸懷的是誓死不當亡國奴,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懷。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才團結和凝聚了廣大指戰員和魯南軍民,不畏強敵,英勇作戰,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和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開辟出魯南這塊我們黨領導下的獨立堅持斗爭的陣地。當今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共同奮斗目標,也是實踐著的愛國主義。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新時期黨和軍隊建設的政治營養和精神支撐,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履行新的歷史使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民心、軍心,鼓舞斗志,不斷增強建設現代化祖國和革命化軍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奪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115師和魯南軍民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戰勝艱難險阻,推進科學發展。71年前,面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115師廣大指戰員團結和帶領魯南軍民,不畏強敵,英勇奮戰,前赴后繼,勇于犧牲,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譜寫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頌歌。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盡磨難,百折不饒,愈挫愈奮、愈挫愈堅,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柱,至今仍是我黨我軍和我國人民履行新使命,推進新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發展機遇和嚴重挑戰并存,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艱難和坎坷。尤其應當看到,當今世界,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主題,但霸權主義的存在,對于我們確保國家核心利益、確保國家戰略利益不受損害,實現國家長久治安,構成了嚴重威脅和挑戰。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只要我們繼承和發揚115師和魯南軍民那種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信心決心,就能勇于克服和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推進黨的建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三)我們要繼承和發揚115師和魯南軍民忠誠實踐黨和軍隊根本宗旨的崇高品德,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115師是一支從井崗山走出來的具有光榮傳統的老部隊,無限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這支部隊的本質屬性。挺進抱犢崮山區后,廣大指戰員忠誠實踐黨和軍隊宗旨,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自覺維護群眾利益,關心群眾疾苦,做好群眾工作,逐步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最終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和無私支援,建立了魚水相依,患難與共的軍民關系,這是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得以創建發展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發展了,情況變化了,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永遠不能變。如果忘記了人民,脫離了群眾,我們就有喪失政權的危險,黨和軍隊就有蛻化變質的可能。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115師廣大指戰員忠誠實踐黨和軍隊根本宗旨的崇高思想,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反對和清除腐敗現象,永遠保持黨和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不斷增強先進性,切實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四)我們要繼承和發揚115師和魯南軍民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創造性地貫徹執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共中央方針指示的政治覺悟和優良作風,不斷加強黨的領導,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政治堅定,始終把自己置于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善于把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共中央的方針指示,與魯南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形成切實可行的建軍思想和戰略戰術,這是115師和魯南軍民的鮮明特點和基本經驗。正是由于115師和魯南軍民一切聽從黨的指揮和安排,識大體,顧大局,一切為了抗戰,一切服從抗戰,從而確保了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政治路線,軍事戰略和其他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正是由于115師和魯南軍民創造性地貫徹執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共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探索形成了一些極其特色的建軍思想和戰略戰術,才能夠團結凝聚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由弱到強,逐步發展,建立起我們黨領導下的獨立堅持斗爭的陣地。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先進思想的指引,才能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棗莊山亭地區是115師主力入魯抗日較早進入的地區之一。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地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為全力支援部隊作戰,建立鞏固根據地,為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棗莊人民在棗莊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保持和發揚了老區革命傳統,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各項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今天,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山亭,召開紀念八路軍第115師挺進抱犢崮山區71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研討會,再次展現了棗莊人民和山東人民牢記光榮歷史,愛黨愛國愛軍,堅持科學發展的崇高品質和雄心壯志。作為八路軍第115師暨山東軍區老一輩革命家的后代,作為以研究山東抗日根據地革命歷史為己任的研究會的負責人,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興。革命前輩們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寶貴精神財富,永遠與我們的偉大事業同在,永遠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發揚戰爭年代那樣一種革命精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新勝利而共同奮斗。